• 国外市场得益于中国自动驾驶功能的独特优势,出口俄罗斯和中东的出口销量已超过欧洲和北美地区
  • 国内市场趋于稳定

纽约、伦敦和上海(2025年4月22日)—— 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今日发布最新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基于对全球数百位汽车行业高管的调研与分析。其中指出得益于俄罗斯市场的稳定需求量,中国在应对席卷全球汽车出口市场的关税冲击时,仍能持续保持强劲韧性。

艾睿铂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23%,乘用车出口达到640万辆,比排名第二的日本高出逾50%。然而,随着关税对市场的影响逐渐显现,2025年的增长预计将放缓至4%。

报告显示,俄罗斯和中东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两地合计占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35%,首次超过中国汽车对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总出口量。

艾睿铂全球汽车与工业业务负责人Andrew Bergbaum表示:“过去五年间,中国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汽车销售增长了两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关税波动带来的影响。”

艾睿铂报告预测,中国品牌到2030年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30%左右的份额。2024年,中国品牌汽车全球市场份额为21%。

尽管各国继续对中国品牌汽车征收关税,但其影响仍然有限。根据艾睿铂报告,尽管美国等国家的关税将使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出口成本上升24%,相当于增加460亿美元,但这仅仅占到中国汽车行业总产值的3.8%。

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增长的同时,中国国内市场也在持续增长。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市场将增长4%,达到2680万辆汽车,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下滑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次报告发布于上海车展前夕,其中指出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动车的快速普及,尤其是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等智能驾驶功能的电动车。报告预测,2025年电动车销量将占中国国内市场的54%。

该份报告还提到,中国电动车和智能汽车销售的热潮改变了国内自2023年开始的价格战趋势,而优惠购车政策和免费增配的新功能正逐渐取代直接价格折扣成为主流。

艾睿铂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合伙人张莹(Yvette Zhang)表示:“免费附加的智能驾驶功能正逐渐成为车辆的重要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品牌产品与海外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

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售出的乘用车中,近60%的车辆配备了L2或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不到40%。此次调查访问了汽车行业100名美国高管、100名中国高管以及200名来自欧洲和英国的高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市场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率领先于其他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三分之二的受访高管认为,中国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市场缺乏相应条件复制同样的成功,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相关人才储备。

艾睿铂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博士(Dr. Stephen Dyer)表示:“中国品牌正在利用独特的优势,追求更快、更便宜且 ‘足够好’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将其推向市场。一些全球汽车制造商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通过战略合作向其学习。”